鄒平學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十五年來,澳門特區的經濟、政治、法治和社會全面發展,成就斐然。澳門經濟本地生產總值從回歸時的502.7億澳門元增加至4135億澳門元,人均超過8萬美元;居民收入穩步提升,人均月工作收入達到1.5萬澳門元,失業率降至1.8%以下。在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基礎上,澳門第一次建立了惠及全體居民的社會福利制度,全面提高了澳門居民的生活水平。
  現在的澳門,社會祥和穩定,市民安居樂業,幸福指數高,對未來充滿信心。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對澳門的堅定支持。十五年來,中央政府信守承諾, 始終不渝堅持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嚴格按照澳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贏得澳門各界及市民的高度信任和國際社會的廣泛稱道。
  十五年來,中央政府高度關註澳門發展,全力支持澳門同內地加強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例如,2003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的《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有力地促進了內地與澳門之間貿易、投資便利化,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其中,在服務貿易的旅游合作項目中,開放內地居民個人游,即以“自由行”形式赴澳門旅游。這使得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的澳門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內地游客在2003年首次超過香港游客,成為澳門旅游業第一大客源。
  再如,2004年6月,珠江流域的廣東等9省與香港、澳門簽署了《泛珠江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9+2),更加廣泛地推進港、澳與內地的區域經濟合作。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正式把內地與港澳加強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納入到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框架。2008年國務院批准的《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首次將澳門定位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橫琴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要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2009年10月,國務院批准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2011年3月,國家頒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這些重要舉措為澳門未來發展帶來了更大空間,註入了無限活力,提升了競爭力。
  澳門特區十五年來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一國兩制”澳門模式的成功實踐,有力證明瞭“一國兩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景。(作者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原標題:新華網評:為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構築堅強後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08aurt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