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邵麗蓉
  超過7000萬人次的客流在半年之內一下子涌入觀博,幸好有了朱洪團隊8年的研究,換來了井然有序的世博交通;明年底,迪士尼開園,上海將再次接受大考。但朱洪所在的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作為戰略保障方,早已胸有成竹,落實了迪士尼交通保障規劃。
  從國內第一本交通白皮書的制定,到參與四次上海交通大調查,從打贏世博交通硬仗,到低碳交通公交優先……用19年的規劃研究,記錄上海交通成長歷程,更用超前20年的創新視角,預判規划上海的未來交通——他就是朱洪,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咨詢師,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交通所副所長。
  第一本交通白皮書誕生
  1995年,朱洪從大學進入了上海市城市綜合交通研究規劃所工作,從此與交通結下了不解之緣。對交通事業的執著讓他逐步成為交通規劃和交通政策研究領域的專家。剛工作沒兩年,他參與了《上海交通政策研究》 的研究,當時上海的軌道交通建設剛剛起步,小汽車還沒有全面進入家庭,地面公交還相對滯後,自行車對交通的干擾相對較大,燃油助動車爆發性增長,市民對交通各種不滿意,政府也苦於沒有管理手段。參與這項課題後,朱洪不斷從原先綜合交通規劃領域拓展交通政策研究方面的技能,在開展調研、實地踏勘之餘,運用模型分析上海交通現狀,同時也分析政府決策需求,將理論研究成果轉換為可行的政策建議。朱洪原本以為這是個小課題,沒想到之後卻成了國內第一本交通白皮書的雛形。
  為了編製《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書》,當時政府引入兩家外國咨詢公司同時開展研究,交通所負責提供技術支撐。全過程參與其中的朱洪感到,與老外合作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方面,老外質疑我方提供的數據質量,覺得是交通所有所保留。另一方面,老外認為要鼓勵發展兩輪交通,而我方認為50萬輛燃油助動車應該限制發展。”朱洪說,最終外方一紙狀書告到了政府管理部門。課題牽頭單位通知第二天必須當面做出解釋。朱洪和同事們連夜加班,5點剛完成材料,9點就“對簿公堂”了。
  朱洪解釋,並不是交通所有所保留,也不是數據質量有問題,而是當時的老外還不十分瞭解上海的交通現狀,上海人的家庭小汽車擁有量屈指可數,市民們都是以步行、公交為主,自然小汽車方面的數據就比較匱乏。一次次真誠而又理性的交鋒逐漸讓老外信任了交通所,最終他們也贊許朱洪是少數不迷信老外、自信的技術人員,正是這份堅持使得白皮書更具有實際價值,在全國乃至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也對上海未來十年的交通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髮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打贏世博交通硬仗
  世博會籌辦期間,因從未承辦過如此大規模盛會,本地研究成果少,沒有模板可套用,使上海交通規劃人面臨困境。當時,朱洪的團隊接下了牽頭研究世博交通保障總體方案的艱巨任務,他組織起草的“世博交通保障總體框架和下階段工作建議”獲得了市領導的認可,為世博交通保障工作提供了依據;他牽頭編製的《世博交通保障總體方案》 先後向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等彙報,獲得了肯定;2010年,他牽頭起草的《世博交通保障方案公示稿》,社會反響良好。
  世博期間,朱洪和他的團隊每天在現場觀測大客流,檢驗方案的實施情況。交通所職員先後20多次入園調查,記錄一手數據。清晨他們在園區門口詢問游客來源,深夜詢問游客離園交通意向,機械地重覆著一個個問題,為的是獲取對世博交通完整的信息,5萬份問卷彙集的數據是留給上海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據統計,世博期間朱洪和同事們共開展了數十項交通調查,範圍覆蓋全市各交通體系,發放調查問卷50000張,投入人力2000人次。184天,每天一期世博交通研判日報,每周一期研判周報,每月一期研判月報,他們以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開展研判評估工作,其中有好幾期是針對世博大禮包、極端大客流等的研究專報,為世博交通方案動態調整提供了依據。
  他告訴記者,上海的交通變化日新月異,做交通規劃者,不能停留在現有,而要有超前的視角,前瞻性的規劃,預測未來20-30年的交通發展,在創新上不遺餘力。
  “我們提倡公交優先,大家通常認為坐地鐵是環保的,但當一輛地鐵上的乘客數量不足的時候,其單位乘客能耗是巨大的,所以公交優先,還得提升運輸效率。郊區的地鐵何時建造?未來怎樣的交通佈局是最高效低碳的?”朱洪對交通規劃的診斷步步精心,對未來交通的思考,始終跨前一步。  (原標題:“引領規划上海交通,我始終向前看20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08aurt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